top of page

【了解自己 表達自己】

  • 作家相片: 生命工作者
    生命工作者
  • 7天前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(2021年 受邀台南哈佛幼稚園 畢業演講)

 

一個人怎麼會了解自己?

 

是他要能夠觀察,很平靜地去觀察自己,他要能夠去感覺自己,他要能夠去表達自己,表達他自己的感覺,表達他自己的需要。

 

一個人要能夠觀察自己、感覺自己、表達自己,這個環境必須是友善的,這個環境必須是一種歡迎的、鼓勵的;你可以這樣,你這樣是OK的,我們接受你,我們喜歡你這樣。如此一來這個孩子才會去觀察自己、感覺自己、表達自己。

 

父母怎麼樣來幫助孩子?

 

就是父母可以很心平氣和的去觀察孩子,然後去問、去聆聽一個孩子,他可以講他的感覺跟他的需要,因為父母會聽他說。父母不一定滿足他,不一定認可他,不一定認可說他的需求就是合理的需求,我們一定要滿足。

 

絕大部分小孩的需求不一定都是合理的,有一部分是合理的,有一部分是不合理的;合理的需求父母會滿足他,但是不合理的需求,哪裡不合理你要有那一份耐心,溫和的跟孩子說明,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提出這個要求是不合理的。

 

我可以跟各位說,不管你講的多麼合情合理,你講得多麼符合事實,不管你講的是多麼的有說服力;但是,因為是一個不合理的需求,我沒有要滿足孩子的這個需求,譬如說三經半夜作夢醒來,吵著要吃冰淇淋。我要跑出去外面去找冰淇淋來給孩子吃?還是我會告訴孩子,等天亮以後或者今天放學的時候,我再幫你去買,這個時候要吃冰淇淋是沒辦法的。不管怎麼說,只要你的意圖是「我不滿足你這個需求」,父母講得再溫柔再有耐心,孩子還是會有情緒,孩子還是會不高興,還是會生氣。這時候做父母的能耐,就是要經得起孩子鬧情緒。

 

孩子不高興,孩子生氣了,做父母的可以怎麼辦?

 

我們可以跟孩子說:「你可以不高興,你可以生氣,生氣沒有關係。」「你生氣了,我陪你,我坐在你旁邊。」「啊~你生氣你很想哭,你就哭吧。」

 

允許孩子有情緒,但很多的家長做不到,為什麼?

因為家長本身就不允許自己有情緒。

 

只要我一生氣,我就感覺自己很糟糕。只要我一生氣,我講話大聲,我就覺得我在做一件錯誤的事情。我沒辦法接受我自己的情緒。

 

如果家長都不能接受自己的情緒,那怎麼接受孩子的情緒?

 

面對情緒,我創造了四句訣,就是:我知道我有情緒,我可以有情緒,有情緒沒有關係

我會陪伴我自己

 

人是情緒的動物,所以不允許自己有情緒,不允許別人有情緒,就好像你不承認,或者不允許對方是一個人。因為是人,所以一定會有情緒。

 

我們要有恰當的處理情緒的態度,那就是有情緒就處理情緒,沒有情緒時處理問題。情緒消退了,我再來處理問題。不要拿你的情緒,不要在氣頭上去管教小孩,不要在有情緒時一定要去解決彼此之間的衝突或困難,這樣子你的情緒就會跑出去。

 

很多情緒是怎麼來的?我們俗話常常有一句話講:冤有頭債有主,但情緒常常是冤不對頭, 債不對主。明明是你的爸媽得罪你,但你拿你的小孩出氣,會不會這樣?會啊,因為你沒辦法跟你爸媽出氣,偏偏你爸媽最疼愛你的小孩,所以你(爸媽)欺負我,我就欺負你的最愛。

 

很多時候情緒也會累積,工作上跟同事、跟老闆之間的一些不愉快、被否定、被批評,我們就會有情緒,然後我們會把情緒帶回家;不只是對小孩,對伴侶也是一樣。

 

你能不能察覺你的情緒?

你能不能告知別人你的情緒?

這是在減少、減低情緒的破壞跟傷害。

 

一個媽媽,今天遇到非常糟糕的一天,非常傷心的一天,譬如說最要好的朋友突然發生一個重大的意外,住到醫院去了。你的那種震驚一直過不去,這樣的心情你還要跟先生相處,你還要跟孩子相處,如果你都不說,你的情緒會不會去影響別人?

 

情緒,是你沒有講,人家就不知道嗎?我跟你講,情緒是寫在臉上的啊!你的眼神、你的表情就會告訴別人:你有情緒。但是你不講,別人就會解釋:你的情緒是針對我的,你是在對我有什麼不滿;不只是你的伴侶會這樣解釋,你的小孩也會這樣解釋。

 

如果你能夠告訴對方:今天我發生了一些事情;你不一定要講到非常的細節,但是只要你告訴對方:我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發生意外,我心情非常不好。你就會發現家裡面不管是你的老公,或者你的小孩,都會對你特別體貼,然後你的不高興,他們會尊重,他們會允許,因為他們了解。

 

你們有沒有遇過這樣的狀況,有時候感覺小孩子特別的成熟,他們反過來會把自己照顧得很好,還會很體貼地來照顧你,什麼時候會這樣?就是你生病的時候。你告訴小孩:「我生病啦,我必須要休息」,那這個時候小孩子就會特別的,好像突然間長大了,他會照顧自己。


情緒這一回事,是我們很需要學習的。「認知情緒」跟「處理情緒」是兩回事。我怎麼樣處理情緒,應對孩子的情緒,還有處理我自己的情緒,處理夫妻之間的一些摩擦或者意見的不合的情緒,也是要學習的。

 










Bình luận


生命工作 華人行動

(生命成長、情緒管理、關係經營)

訂閱表單

感謝您提交以上資訊!

​台灣 台南市東區莊敬路158巷21號  (家庭EQ協會)

  • Facebook
  • YouTube
  • Instagram

©2021 by 生命工作 華人行動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