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父母孩子 一起學習 一起成長】
- 劉仁州
- 5月7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(2021年 受邀台南哈佛幼稚園 畢業演講)
剛剛園長提到說,孩子進入小學這個階段,家長要做準備。這個準備的工作,或是準備的功課,其實就是一種學習的意願。
我願意學習,我願意成長。
我們不可能看著、期望著孩子成長,但是我們做父母的卻不學習,也不成長,這是不可能的。如果父母不學習,父母不成長,孩子不只是不會學習,也不會成長,甚至父母會成為妨礙,妨礙孩子學習成長的一個因素。
陪伴孩子的成長,父母本身要願意成長。
這個「願意成長」裡面,
有一個很大的部分,
就是你有能力從別人或從孩子的角度看見自己。
要知道,不是只有你在看你的孩子,你的孩子也在看你。你出去會跟人家談「我的小孩」,你在告訴別人你看到的小孩,或者你心裡面希望的小孩是怎麼樣。那你知道不知道即使是幼稚園的小朋友,他們聚在一起的時候也會跟人家講「我的爸爸」、「我的媽媽」,你確定你在孩子的口中,孩子所描述的形象跟你的自我形象是一樣的嗎?
我曾經非常驚訝地聽到,我兒子小學的的時候,老師問我兒子:「你爸爸是做什麼工作?」,我兒子說:「不知道」,然後老師問:「你爸爸每天在家裡都在做什麼?」他說:「我爸爸每天都上廁所上很久,然後我爸爸每天都是在看報紙,看很多報紙」;這是他看到的情況。
現在我孫女,開始會講她的爸爸怎麼樣,所以當一個父母很緊張、很焦慮、很恐懼、很生氣的時候,孩子在你面前、孩子有些言語或行為不是讓你非常的滿意,你會怎樣?你很自然的會批評、會指責、講話口氣會不好。
即將上小學一年級、二年級的孩子,在這個年齡層,當父母批評他、指責他,父母對他生氣、對他講話的口氣不好,這小孩會怎麼樣感受?他的感受就是:我很糟糕、我真沒用。他不是講:我是一個犯錯的人;他會講:我是一個錯誤,或者是爸爸媽媽不喜歡我,我是一個讓人家討厭的人。
父母心情不好的時候,父母有壓力的時候,不管是個人的生活,或是因為父母的關係,或者是父母跟長輩之間有一些困難的時候,常常小孩子不自覺的就會覺得自己很糟糕,自己很沒有能力,沒辦法滿足父母,沒辦法讓這個家庭變得和好,沒辦法解決父母的困難。當然,小孩子解決不了父母的困難,但是很多小孩莫名其妙的會有這種自我的要求,甚至是使命感。
所以有很多小孩,他會變得很乖,很聽話,很用功,把功課都做得很好,品學兼優;但是他不是在照顧自己,他是在照顧父母,照顧這個家庭。因為他發現當他很乖,當他功課很好的時候,爸媽很高興,然後爸媽會減少衝突,爺爺奶奶會欣賞爸爸媽媽,會肯定爸爸媽媽把孩子教得很好。他不是真的那麼想要做好,而是他覺得他有責任要照顧好父母。
所以我們做父母親的,要幫助一個小孩成長,我們最重要的是幫助這個孩子了解自己。
Commentair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