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自我親職--練習心得分享】
- 生命工作者

- 7月29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(文/鍾金秀)

這個月有很多新的變化,也有很多新的覺察。
其中一個特別觸動的是,端午節回了老家,我有機會重新看到我以前內在小孩是怎麼長大的。
例如,小侄女下午放學回家,在客廳搬了張矮凳子寫作業。我突然有種「情境重現」的感覺,好像突然看到了那時候的自己,放學了,搬張凳子坐在門口寫作業。
假期間有一天大人都有事情,要外出。爸媽在二樓準備出門,我上樓發現10歲的姪子和7歲的姪女在屋裡。我問爸媽,你們出去了這兩個孩子誰照顧呢?爸媽說他們這麼大了,不需要照看,你要幹啥就乾啥去吧,平常我們有事情他們也是自己在家的。
那一刻我突然想起,原來我是這樣長大的。因為小時候爸媽在茶場上班,沒有老人幫忙帶小孩,我記事起,大部分時間就是跟著兩個哥哥。
有一次和一位也在學習內在小孩的同事聊天,她說我的內在小孩比較像是“被忽視的內在小孩”,那天看到侄子侄女的場景我有了直接的畫面。
侄子侄女當然不會說自己在家不可以,但當我作為家裡唯一“有空”的大人,我帶他們出去只是逛了逛街,買了些文具,以及吃了點零食和雪糕,他們就會說“今天真開心真幸福呀!”。
後來我找了本書《被忽視的孩子: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》。讀書過程中也有很多感觸,爸媽和我說過的很多次的「經典場景」是他們背著我去茶葉地,因為摘茶葉時要背茶簍,就會把我放在茶葉地旁邊。我會哭很大聲,很多時候是睡著了然後滾到其他地方。爸媽說「有一次你滾得很遠,我們以為你被蛇吃掉了,還好後來找到了」。
原來我是這樣長大的,我很多次感嘆!
最近也跟著那本書做一些練習,例如開始記錄一天早中晚的主要情緒,在記錄情緒的過程中看到內在小孩不同場景的感覺,這個練習對我非常有幫助。
另外之前一直想安排自己的「度假」差點又有其他人加入。爸媽想去,我直接跟他們表達了這次我想自己去玩。表妹也想加入,但我也拒絕了。我的內在小孩非常開心和激動,也讓我意識到原來遵守對自己的承諾是非常重要的。以前都重視對他人的承諾,好像是“誠信問題”,但對自己的承諾,就沒什麼太大關係,現在慢慢了解到對自己的承諾更重要。

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