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劉 仁 州 演講摘要)
生命的力量在哪裡?
生命的力量就是在那句:我願意!
我常常舉一個例子說,如果在孩子出生之前,上帝有一天到你們家來,然後跟你們夫妻說:「來,我們坐下,我們談一下。有個任務,我很想交給你們。就是說,我覺得這個世界上需要有一些特殊的孩子(如自閉症、腦癱(腦性麻痺)、癲癇…等),當然不能太多,但是要有,因為這些特殊孩子存在這世界上有我的用意。
然而,只要是孩子,總是要有一對父母。我想了很久,我發現你們夫妻是最適合的。所以,這件事情我很想麻煩你們,請你們一定要接受,因為這項任務我覺得像你們這樣的夫妻是最適合的。」
當你們聽到的時候,你們會想像,要照顧這樣特殊的孩子,將來我們的日子怎麼過?我們還有很多美好的理想、幻想、美夢,我們有我們人生的渴望,可能將來年紀大了以後,我們還想到某些地方去做一些事情。如果我們有一個特殊的孩子,我們這些所有的夢想都要放棄啊!
於是你們越想越難過,就跟上帝說我:「可不可以不要?」
上帝說:「你們知道嗎,我找來找去,還是你們最合適。」
你們經過幾天、幾個晚上的掙扎,內心天人交戰。最後,你們說:「吧,既然上帝祢看上了我們,既然祢覺得我們最適合,我們就接受吧!」
如果這對父母在生下這個特殊孩子之前,他們點頭了,說:「我願意!」,各位能夠想像這個孩子來了之後,他所受到的對待、接待會是怎樣?照顧這個孩子過程中的辛苦、痛苦、羞辱、屈辱,這些父母會不會有不同的心情去面對?
所以,生命的力量在哪裡?生命的力量就是在那句:我願意!生命最無奈、最無助的是我不甘願。當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,如果沒有符合父母的期望,或者他生下來有一點殘缺,有一點不符合我們正常的常人,對父母的打擊是非常大的,那種驚慌、驚嚇是很大的。但是,有很多父母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調整過來,然後就去瞭解,原來這就是命運的一部分。然後,他們就接受了這個孩子。
我發現我所認識的人,即使他們家的小孩是亞斯伯格症、自閉症、過動兒、腦癱(腦性麻痺)、癲癇,甚至蒙古症…等各方面症狀孩子的父母,只要這對父母從內心裡面去接受這個孩子,甚至去喜愛這個孩子,讓這個孩子成為他們人生的一部分,那他們都能夠慢慢心情平靜下來,而且生活以為永遠不會再來的快樂,也回來了。他們不是沒有人生,他們的人生是變得更輝煌。
很多時候,孩子來,是上天派他來的,他是一個天使,是一個使者。孩子是來傳達一些訊息,孩子是來告訴我們,上天希望我們的生命可以做些什麼。
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白白地活著,也不是莫名其妙地活著。我們來到這世界上,都是帶著一些訊號,帶著一些訊息而來的。生命最終到了我們要離開的時候,怎麼樣可以心平氣和地說:我走了?那就是我們覺得我們活出了該活出的一些價值跟意義。我來了,我做了我該做的事情;所以,我可以走了。
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,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從小就被父母鼓勵要用功讀書,不斷地被鼓勵要用功讀書,從小就一直讀書、讀書、讀書。讀到一個程度,又被父母、社會不斷地壓迫賺錢、賺錢、賺錢。我們就是讀書、賺錢,好像一輩子就是這兩件事。這輩子只要我把書讀好,把錢賺夠了,我就可以走了。
我發現很多書讀得很好的人,錢也賺得很多的人,其實他並不快樂,他也沒有那種很幸福的感覺。他也許因為他的學問,因為他的財力、地位,他很有成就感,但是他不一定是一個內心裡面很坦然,很快樂,很喜悅的生命。
我們慢慢瞭解,原來生命的價值不在於擁有,而在於使用。你擁有很多的財富沒有用,一點價值都沒有,除非你將財富用出去。賺錢是你的本事,但是用錢代表你生命的品質,你的格調,你的品味。你這個人,你的人格的高低不在於你賺多少錢,而是在於你如何用錢,你怎麼用錢。
你的知識也一樣。你念到博士、超博士、三個博士。但是,如果你的知識只為你個人的榮耀跟個人的享受,那麼你的知識的價值也不高。如果你學一大堆都不用,那跟沒有學是一樣的。有一大堆錢存在銀行裡面,到死了都沒有用。死的時候存下十億,那你跟沒有這十億是一樣的。你錢沒有用出去,知識沒有用來服務他人,如同你有一大堆的貨物堆在倉庫裡面,都沒有將它用出去,變成一點價值都沒有。所以生命裡你所擁有的,就是要使用。使用,讓你的生命成為有價值。
孩子來了,很多時候,他就帶來一個訊息來告訴父母:你們的生命要朝哪一個方向去使用。當然,有很多的孩子,他讓父母的生命,能夠在他的專業上面發揮,譬如說,父母親是老師,那也許,孩子的生命讓父母在老師教育的工作上面,能夠更投入,做得更好。父母也許他們的志向,是在創業做事業這個上面,那孩子的生命來了,也許幫助父母在這個事業上面更投入,更好。
但是很多時候,我發現,如果是一個充滿著挑戰的孩子的生命,譬如說他是一個特殊的孩子,很多時候,他來了,是要告訴父母你:「你要學很多你從來沒有想過你要學習的」。或者「你要走一條路,是你以前從來沒有想過你會走的一條路。」
很多父母為了這個孩子,他們必須帶孩子去求醫。然後醫生在講話時,這個特殊的孩子不會認真聽醫生怎麼講,那誰很認真在聽?是父母認真在聽。醫生怎麼解釋這個孩子,父母很認真在聽,很認真在聽就是在學習。
如果你很認真去聽,聽了半信半疑,還去看另外一個醫生,就好像再拜另外一個老師,再學習。然後,兩個老師教的,自己會稍微整合一下。如果你還為孩子的問題,自己上網查、買書來看、還到處去打聽誰家也有類似的小孩,父母彼此之間研究一下,你學到什麼,我學到什麼。
一個特殊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,這對父母就不斷地學習,一再地學習。孩子長到七、八歲,十幾歲,甚至二十多歲快三十歲了,他的問題還是一樣,但是,我發現這些父母都已經成為專家,比那個大學主修特殊教育的還懂的更多,比那個特殊孩子的醫生還懂的多。
當有另外一個家庭生了一個特殊的孩子,父母親非常痛苦,不知如何面對。這個時候,這個已經擁有一個特殊孩子二十多年的父母,如果他們知道了,他們會去安慰他們。他們會是最有安慰的力量,因為他們是過來人,他們在這條路上,走了很多年。
所以你會發現,原來這個特殊的孩子成就了他的父母,而這個孩子什麼都沒有做,他只做一件事,就是當一個特殊的小孩。
很多時候,一個有特殊的生命,一個自己沒有辦法活下去的生命,他刺激我們的心靈,他讓我們的心中,不自覺的產生出那份愛來。他讓我們可以有溫情、有溫暖。所以很多時候,那些有困難的生命,是來讓我們的社會學習如何互相關愛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