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998年8月,道德重整季刊雜誌)
國中是從民國57年開始的,以前我們唸的是初中。
在我唸初二的時候,因為升學的壓力,每天放學後都還要到補習班上課,直到晚上九點半鐘才能回家。那時候回鄉下的最後一班車早就開走了,因此父親都要騎著他那50cc的摩托車,從鄉下騎到城裡,來到補習班對面的路燈下等我,好載我回家。
當時因為年幼無知,總認為這些都是理所當然,體會不出那份父愛的偉大。一直到大學即將畢業。認識道德重整,學會聆聽良知,才在安靜中想到,當時不論刮風下雨、不論天寒地凍、不論身體病痛,為了兒女求學夜歸,父親必須拖著一天疲累的身子,跨上老舊鐵馬,騎上個把鐘頭來接我,那種無怨無悔的愛至今回想起來真是感激不盡。
奈何當時我是無知的可以,不僅不能體念父母的心意,還常常自私的抱怨父母給我的不夠多,跟別人家的父母比較,總覺得自己的家庭不夠豐厚。
高二時,為了男女感情的問題,跟父母吵了一架,然後就留書出走,後來學校要把我退學了。同學才緊急通知我回來。父親傷透了心,對著我說:「好吧!以後你的事,我們都不要管了!」
高三下學期,有一天異想天開,想到如果自己狹窄的房間,四面牆都用鏡子裝飾起來,一定變得很寬敞。於是利用三更半夜,到附近一家高中,把教室後面的大鏡子通通搬回家,有二十面之多。隔天學校發現後就報到警察局,最後還是父親出面擺平,但在純樸的鄉下,一個台南一中的學生做這種事情,已經足夠讓父母的顏面掃地了,但我仍不知悔改。
從高中起,我就喜歡抽菸、喝酒、打彈子,上了大學又常常蹺課、打牌、跳舞。功課都在被當的邊緣,同學都畢業了,我卻還要多讀一年。當時,總認為這一切作為有什麼不好,好漢做事好漢當,只要我高興有什麼不可以!
也是到了學會聆聽良知,才學會體會別人的感覺和心意。記得有一天安靜的時候,寫下良知告訴我的一句話:『跟父母親之間沒有代溝,只是愛的不夠』!
之後,我一個人靜靜的坐在椅子上,開始用心去體會這些年來,自己帶給父母親的感受。我想像如果我是父親,看到自己的所作所為,內心到底會有什麼感覺,我感覺到一股強烈的痛苦和嚴重被傷害的感受。後來,我留著眼淚給父親寫信,請求他的原諒,也承諾我的生命一定會改變。
如今匆匆二十多年過去了,一轉眼我也成為人家的父親,兒女也都在青少年的階段,而我自己的父親也在五年前因病過世了,享年只有62歲。唉!如果我早一點懂事,早一點讓父母能夠放心和快樂,或許他就不會那麼快的燒盡蠟炬的身軀。
懊悔於事無補,只能盡心盡力向前,讓自己的生命能夠幫助更多的人,通過難關,找到方向和發揮生命的潛能。然而,這一切努力和奉獻的背後,都是因為父母曾經給我許許多多的寬容和永不停止的愛,我知道那就是我生命力量的來源。
今天寫作此文紀念父親,仍是要無限纖悔的請求父親在天之靈:爸爸,請原諒我,原諒我在所有無知的歲月,帶給您的負擔和傷害!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