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劉仁州老師 2010 系列講座)
幫助父母覺得人生很值得,有三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。
第一個部分,表達感謝。
對父母的生命,對父母的人生,有哪些地方我們可以說「謝謝」?
首先,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,謝謝父母讓我們來到這世界上。再來,在我們嬰兒、幼兒最無助、沒有力量的歲月裡面,父母用他們的資源,用他們的努力,或者用他們的人際關係,照顧了我們的成長;我們能夠度過童年的歲月,雖然不完美,但是至少我們存活下來,他們為我們的早年付出努力過,我們表示感謝。
每一個人的一生當中,有很多特殊的情景,很值得你去做感謝。
比如說,我是一個長子,我念到師範大學畢業。但是我31歲開始,我就沒有正式的工作,沒有收入,我辭掉了我教書的工作,全部時間投入社會工作。我沒有為我的父母、我的家庭賺進一毛錢;但是,我的父母允許我這樣,他們讓我可以這樣去做,在這個點上面,我就對他們特別的感恩。他們也可以像我祖父對我爸爸做出的要求:「你是長子,底下弟弟妹妹很多,所以不要再讀書了,出來幫忙賺錢,照顧這個家庭。」我的父親15歲就把他的生命奉獻給家庭,但是他讓我這個長子,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做我想做的事情,在這個點上面,我就特別的感謝他。
我相信,每一個人的生命跟父母的過程裡面,一定有某些他特殊的點,讓你覺得你要感謝他們給你這樣的支持,給你這樣的鼓勵、幫助跟信任。
第二個部分,表達尊敬。
父母的一生,不管是為了兒女,為了他們自己,或者為了他們的原生家庭,為了社會,他們付出了很多的努力,他們也吃過很多的苦。他們所有的努力跟吃苦,都應該要得到我們做為兒女的尊敬。所以我們在哪一些地方尊敬他們人生的遭遇,他們的堅持,或者他們所承受的痛苦?
很奇怪,當一個人的痛苦有被尊敬了以後,好像那個痛苦就變成他的財產。但是,如果這個痛苦是被同情,被憐憫,或者被忽視,這個痛苦就變成他人生很大的負擔,他常常忍不住就會回想起那個痛苦。
就像我的媽媽跟我的奶奶在一起,其實我媽媽承受很多的痛苦,但是,當我跟媽媽說:「媽媽,我尊敬你,你跟奶奶在一起的歲月,你吃了很多的苦。因為你的吃苦,我尊敬你。」
我媽媽聽了,馬上覺得那個苦好像變成了她人生價值的來源,「為什麼我這一生這麼值得?就是我吃了很多的苦。」但是,如果她的苦不被看見,不被尊重,也不被了解跟接納,這個苦就成為她一生揮之不去的夢魘,經常就會想起那個痛苦,然後忍不住就要去講它。
尊敬任何一個老人家他一生中所吃過的苦,你要對他表達「我尊敬,我尊敬你吃的苦,我尊敬你受過的委屈跟羞辱,你所有的痛苦我都尊敬」。這個可以給老人家他的生命帶來一種轉化作用;但是這個尊敬不是口頭上的,而是從你的內在,你的生命去尊敬他。
第三個部分,向老人家的生命學習。
每一個老人都是一個偉人。他能夠活到六十歲、七十歲、八十歲,不管他這一生做得好或不好,他能夠有這樣活過來,在生存這條路上,他能夠存活這麼久,都有他了不起的地方。所以向每一個老人學習,「你的生命有很多我可以學習的地方」,如果我們用現在的觀點、知識來探討人家,也許會覺得這個老人家很迂腐,或者有些時候很固執,不知變通;但是如果你進入他的生命,了解他的成長的過程,進入他的時代,去體會時代的艱難、不容易,你就會發現,他能夠活到這個樣子,活成這個樣子,已經是非常的不簡單。
有個脾氣非常不好的父親打小孩,打得非常殘忍,但是當這個孩子去了解,原來他的父親兩歲的時候,祖父就過世了。他爸爸是在沒有父親的情況下跟著媽媽,之後媽媽改嫁,他受盡了羞辱、恥辱、折磨;他在那種環境下長大,他能夠結婚,能夠生孩子,到你已經二十歲了,他還活著,他就是了不起。他沒在你兩歲時就死掉,他給了你一個「父親」。因為他沒有父親照顧他,沒有父親給他做一個典範,他沒有學習的對象,所以,他能夠做一個丈夫,做一個父親,其實是件不容易的事情。
當你進入他的生命的歷程,你才會體會到他的存在是不容易。他能夠活到老,是件了不起的事情。每一個老人都是一個偉人,你做為兒女,做為子孫,你有沒有能力看見他們偉大之處?家裡面的老人家他生命中偉大之處在哪裡?如果你有能力看見,你告訴他:我覺得在這個方面你真的很了不起,我向你學習。
我相信,這個老人會有不同的態度看待自己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