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第19屆 少年營 孩子篇】 每一個孩子都有潛力

作家相片: 劉靜哲劉靜哲

已更新:2023年1月14日

猶記當年國中畢業的時候,當時的EQ協會還是叫做「家庭情緒智商發展中心」,在我父親劉仁州跟現任的龔萬侯理事長合力促成下,開辦了第一屆EQ少年營,地點也是在台東布農部落。當時沒有所謂的高中志工隊,就是我找了幾個班上的好友,姊姊青蛙找了幾個班上的好友,我們就出隊了。真是恍如隔世,一轉眼,已經是好多年前的事了。


從早期報名五、六十個小朋友,一直到這一屆的十二位小朋友,明顯感覺到台灣近年少子化與社會環境的改變。然而今年,我們依然訓練著一群高中志工與大專志工,讓他們在暑假的這個時候,帶領著孩子們一起進行活動並學習聆聽內的在良知良能。


我始終相信,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是獨特、珍貴的,有些孩子能力跟才華的展現並不能在學校的課堂上發揮出來。調皮好動的孩子只是想要引起注意,閉俗酷酷的青少年只是缺少機會與環境。有些令人頭痛的孩子,或許只是想要有人了解他的內心世界。


有許多人在問,

為什麼要大費周章的把小孩拉到那麼遠的地方去辦活動?


不只成本拉高,家長們也會擔心。或許這是EQ協會的堅持,小學三年級開始,孩子們大概是十歲左右。十歲是一個關鍵的分水嶺,我們對孩子的期許不是他長大後能考到那一所大學,而是這個孩子長大後,有沒有「獨立」的能力。一個滿十歲的孩子,應該要有機會能夠短暫的離開父母,嘗試自己動手做做看。今年有一個小男生很興奮的在火車上跟我們分享,這是他第一次出門沒有跟著爸爸媽媽,問他期待嗎?他說很期待,問他晚上會想爸爸媽媽嗎?他說應該不會…吧!(那個尾音”吧”,隔了一陣子才說出,搭配著一臉對自己懷疑的表情)


滿十歲的孩子,需要在一個更大的保護圈當中學習自主與獨力。我們會為第一次離家,自己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睡覺的小孩歡呼,因為我們知道這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第一步。我們也讓孩子在志工的陪伴下,自己決定要前往目的地的方式,從中學習做決定的能力,因為我們知道,在家裡或者附近熟悉的環境,可能比較少有這樣的機會。


我們每一次都很驚喜的看見孩子們在這三天的成長與蛻變,雖然可能回家三天後就變回原形。但透過少年營我們知道,每一個孩子都有這樣的潛力學習獨立。



30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aire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