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「劉老師說」系列】夫妻相處--感覺與事實

作家相片: 劉仁州劉仁州

已更新:2021年1月27日

(劉仁州老師口述,劉曉芸整理)


「溫度」,有分實際的溫度跟體感的溫度;實際溫度可能沒有很冷,也許10度,但是我們的體感溫度可能只有5、6度。「時間」也是一樣,如果我們在做很快樂的事情,兩個小時、三個小時一下子就過去了,我們會感覺「怎麼時間過得這麼快」,但是如果是痛苦的,是折磨的事情,就會感覺到時間被放大了,被延長了,明明可能只有10分鐘,但是感覺好像是幾個鐘頭、一輩子的樣子。


所以當一個人在講話的時候,他是講「他的感覺」,還是他在講「事實」;而我們聽的人,我們是在聽他講他的感覺,還是我們是在否定他的感覺,用事實在跟他講話?


「事實」跟「感覺」常常是有差距的,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講說「一日不見,如隔三秋」,這句話就很不事實,明明就一日,怎麽會說是三秋(三年),但這是一種感覺。


有時在溝通的時候,對方有他的一種思維的模式、表達的模式,但是他的模式未必符合我們的習慣或者我們的喜好;但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:對方要成為一個我希望的樣子,還是對方要成為他應該成為的樣子,他想要成為的樣子。


親密關係、夫妻關係最終是我們要朝對方所希望的、所喜悅的方向前進,所以他要成為你希望的男人,你要成為他所希望的女人,但是這個裡面很重要的是:要打從內心裡面願意,而不是被要求的、被情緒勒索而來的。


所以當對方不符合我的心意的時候,我內心有一把火;我要去處理的不是「對方的所作所為」,而是「我這一把火從何而來」。為什麼對方不符合我的心意,讓我不舒服,我不是去面對我的不舒服,而我是去面對他的所作所為。


怎麼樣去了解對方?


對方不一定每一件事情都讓我舒服愉快,但反過來,我的所作所為就讓對方舒服愉快嗎?有時候也未必。有些人的容忍度、包容度比較大,所以當他有困難有挫折的時候,他大部分都不會講;有些人是一點不舒服、一點不如意,他就會有情緒,甚至是他會有語言,會抱怨,會指責。因為每一個人成長的背景、成長的經驗是不一樣的,所以對待事情的模式也是不一樣。


我(劉老師)還是非常的相信「夫妻是量身定做的」,「夫妻是棋逢敵手」,「夫妻是強將之下無弱兵」,所以不要以為對方看起來弱弱的,很無能、很無助的樣子,常常事情都處理不好的樣子,但是他能夠跟你成為夫妻並且相處這麼久,如果對方沒有兩三下,他可能已經受不了;所以對方一定也有他的一套生存模式,你不認同但是他卻很自得的一些生活的觀念與能力。


「我很無助」,有些人會把這種無助的感覺放在心裡,但是有些人會把無助的感覺放在嘴裡。譬如對方說:「我找不到我的車子」,他這樣講但是他並不是要你去替他找,他只是在敘述他現在找不到,他可能有一點挫折、困擾的感覺,但是他還是繼續找;有些人找不到,他只是放在心裡,他很急但他不會講。


所以,在與伴侶互動相處的時候,我們可以怎麼樣去了解對方的習慣、思想、感覺,值得我們去深思與學習。




#劉仁州老師

#夫妻相處

#溝通表達

#感覺

#事實



251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