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劉仁州
2021年9月10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Judgmental
我因為我的不舒服,我開口造成另一個人的不舒服,另外一個人的不舒服,他又反擊回來。本來是攻擊的人,之後變成被攻擊的人,那當然我也會有情緒。這樣的一來一往之後,「關係」就會陷入更大的困難。
314 次查看
劉仁州
2021年9月1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承擔自己生命百分百的責任
承擔責任其實也是承擔痛苦,有時候也會承擔被別人指責,甚至有時候承擔關係的破裂。如果你不為你父母負責,你父母就開始說你不肖;你可能會面臨一堆被指控的罪名,你要承受你內心的折磨。
540 次查看
劉仁州
2021年6月23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【「劉老師說」系列】高品質的互動,才會增進兩個人的關係
如果心情不好不能找伴侶,那要我們要「伴侶」幹什麼?
但是,如果你找伴侶,你是要伴侶來替你解決問題,或是你要伴侶一定要跟你站在同一陣線;這樣的情況,當然你有情緒的時候,你的伴侶會抗拒。
282 次查看
劉仁州
2021年6月9日讀畢需時 4 分鐘
面對衝突
你越逃避衝突、越害怕衝突,衝突對你的威脅、壓迫就越強大。你越勇敢面對衝突、越努力願意面對和嘗試,並且學習;將所學帶入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衝突上,經過不斷的練習,你在面對衝突的技巧、能力、膽量就會越來越好。
410 次查看
劉曉芸
2021年5月25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傷口和鹽水
人與人相處往往互為鹽水,都有傷口,而我們需要的能力有兩個面向:一方面要能夠看見自己的傷口,另一方面也要看見自己對別人帶來的傷害。
一個有能力看見自己的人,會因為自己不小心成為別人的鹽水而道歉;一個無法看見自己的人,不會看見自己的傷口,也不會看到自己同時也是別人的鹽水,還會....
154 次查看
劉仁州
2021年5月1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【「劉老師說」系列】陪伴他人的情緒
碰到一些情緒非常激動的人,遇到例如什麼生死相關的課題,對方情緒上的崩潰,陪伴在一旁的我們,耐心的、平靜的等待,這是很重要的。所謂生命的陪伴,不是他在講的時候我們陪伴他而已,而是在他掉進去他的情緒的時候,我們也陪伴著他,在那個當下如果你覺得你必須要做什麼,那你可以用很溫和的聲音跟他
440 次查看
劉仁州
2021年5月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【「劉老師說」系列】兩個人相處,溝通表達不能少
兩個人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,對關係的了解、對關係的期待、對關係的付出的方式,很自然地也會不一樣。兩個人要相處得很好,兩個人都要很會照顧自己;能夠去關心對方,能夠去體貼對方,但同時又要很會照顧自己:我自己的感覺、我自己的需要,我要能夠主動地跟對方表達。
310 次查看
劉仁州
2021年5月2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【「劉老師說」 系列】生命的成長比問題的解決更重要
父母要相信遇到「困難的過程」對孩子是好的。
做父母的越平和、越平靜,
對孩子的困難的幫助就越大;
父母越緊張、越焦慮、越投入孩子的困難裡面,
這樣的父母沒有幫助到孩子,
反而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困擾。
532 次查看
劉仁州
2021年4月1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【「劉老師說」系列】 好心幫人,為何不領情?
幫忙別人,盡一點力,就是要協助解決對方的困擾,可能因為對方有太多事情無法兼顧到每一方面,所以他需要你的幫忙。但是很重要的就是你不是按照你自己的意思去幫忙,你是按照對方的意思;你的幫忙是為了要讓他放心,如果你的幫忙讓他更擔心、更煩惱,那你就不是在幫忙他了。
129 次查看
劉仁州
2021年4月1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服務與幫助
當你幫助,你用了自身較高的力量,去幫助那些不那麽有力量的人,如果你更注意、覺察,當自己在幫助別人時內在發生的,你會發現你總是在幫一些沒有自己優秀的人,一些比我更需要的人。
這樣的心態是不平等的,當我們助人時,不留意時,我們對他人的剝奪可能比帶給他們的更多,我們...
299 次查看
劉曉芸
2021年4月13日讀畢需時 4 分鐘
在自己、他人、情境中,尋找美妙的平衡
一個容易相處的人,是一個深度了解自己,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人。一個容易相處的人,是一個有彈性願意微調,而非堅持己見的人。在團體生活中,當每個人都可以照顧好自己,可以看見自己的生命課題,領回自己的功課,我想生活中會看見更多的「愛」在流動,會感受到更多的正面能量在人與人之間激盪。
95 次查看
劉仁州
2021年3月1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勇敢的負責 冷靜的選擇
「做選擇」是生命成長中,一個很重要的條件;一個人有沒有長的好、長的成熟,就看這個人「選擇的能力」。
我們要有負責任的態度,當我們願意負責,我們才會冷靜的做出選擇。不負責任的人,通常他的選擇都是隨便的、衝動的,他會信口開河、輕易地給承諾,講話講得天花亂墜,因為他沒有打算一定要實現
329 次查看
劉仁州
2021年2月22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【「劉老師說」系列】 生命的傳遞,有時候是隔代遺傳
我們生命的姿態,是整個形勢塑造出來的。
父母創造的形勢,就在塑造我們的個性。
怎麼樣回到自己,然後去感受、去做你可以做的,但是不超越你的序位界線。
144 次查看
劉仁州
2021年2月21日讀畢需時 4 分鐘
【「劉老師說」系列】尊重父母的關係,回到自己的序位
到底你要選擇怎麼做?
在這樣的過程當中,如果我們去看那個內在小孩的狀態,
內在小孩又有誰真的在陪伴她?
118 次查看
劉仁州
2021年2月1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【「劉老師說系列」】自我的照顧 知道內在小孩的狀態
怎麼樣去照顧我們內在的需求,
使得我們不需要用生病或發生意外來替我們說話,
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。
421 次查看
劉仁州
2021年2月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【「劉老師說」系列】在關係裡面,練習表達自己
表達的時候也要多次聲明,這不是對、錯的問題,我講「我有感覺不舒服」,不代表我對,也不代表你錯;我只是想讓你知道某些事情、某些情況,我就是會感覺不舒服;我知道「你不知道」,我並沒有說:「你讓我不舒服,你就是錯的」,我沒有這個意思。
741 次查看
bottom of page